疫情下各國進出口量如何 |
來源: 點擊數:858次 更新時間:2021/12/4 10:38:17 |
當前各國疫情恢復的不均衡以及疫情出現加劇的潛在可能,或對全球經濟復蘇和國際貿易修復節奏產生一定擾動,進而對我國進出口產生影響。我們認為,第一,外需進一步修復和全球供給能力修復受挫將持續拉動我國出口,集中于終端消費品及中間產品的出口;第二,海外疫情反復下,我國防疫物資出口或出現回升;第三,大宗商品價格提升和我國內需修復將對我國進口的量價雙端繼續支撐。 各國疫情防控分化影響國際貿易。 多國出現疫情反復,其中亞洲地區疫情較為嚴重,印度、泰國、日本等地疫情有擴散趨勢。當前各國疫苗接種進度高度不平衡,總體來看發達國家要好于發展中國家,美國接種率高于歐洲大部分國家。在疫情拐點未現,全球防疫不均衡背景下,各國經濟基本面的修復差異直接影響到國際貿易的修復。中國作為產業鏈相對完備、疫情防控效果較好的國家,預計在未來短期內將繼續在進出口方面保持一定增長。 我國出口的亮眼表現能否持續? 美國、歐盟、東盟作為我國的三大貿易伙伴,1-4月出口累計值占我國出口貿易的比例分別為16.55%、15.41%、15.02%,合計46.99%。我們基于中國對美國、歐盟、印度的出口貿易結構,以及部分地區經濟基本面的修復狀態,從外需反彈和全球供應能力修復兩個角度對我國未來短期內對出口前景進行分項分析。 我們認為:一是美國需求復蘇或引導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機電產品、車輛等交通運輸工具等領域出口;二是歐盟的外需修復也帶動我國機電類商品出口;三是印度、泰國等地疫情持續或拉動我國防疫物資出口。短期內以歐美為主的海外需求端修復和亞洲地區疫情反復邏輯為我國出口行業形成支撐。 量價驅動下進口如何演繹? 影響我國進口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大宗商品價格,二是國內需求。將部分進口產品對進口金額總量的貢獻率進行拆分,我們發現大豆、原油、鐵礦砂等大宗商品主要通過單價維度影響我國進口,例如2021年4月鐵礦砂及其精礦單價貢獻率達10.8%;而集成電路、汽車和汽車底盤等中間產品則主要通過數量緯度影響我國進口,例如2021年4月集成電路數量貢獻率達9.5%。 疫情在部分海外大宗商品產地的延續疊加全球供需錯配,短期內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或繼續走高,進而從價上對我國進口形成支撐。內需方面,機械設備和汽車業的高景氣會增加我國對中間產品的進口數量,進而從量上對我國進口形成支撐。 出口形勢預計保持樂觀,量價雙端對進口形成支撐。 當前國際貿易修復分化明顯,中國獨領風騷。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外需保持強勢,而部分發展中國家則受制于疫情影響,供應能力尚未完全修復。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在出口和進口方面均保持高增。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歐美為主的發達經濟體產能修復背景下,未來我國部分高端產品出口將面臨競爭壓力。 雖然2021年4月后基數效應會減弱,我國出口同比增速或面臨拐點,但全年出口形勢依然較為樂觀,進口方面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企或也對我國進口金額提供支撐。短期來看,若進出口表現繼續維持當前強勁表現,從基本面角度或給國內債市帶來調整壓力。 |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關閉窗口】 |
上一篇:火山噴發多少度?人類怎么逃生呢? 下一篇:經典國貨——維生素E乳液有什么好處? |